党务公开

点击排行榜

通知公告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党务公开 >通知公告

关于推荐评选2025年乌海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初步推荐人选的公示

发布日期:2025-06-03 20:31  阅读次数:0次  

按照《乌海市委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5年乌海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比表彰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充分发扬民主,接受社会监督,实现评选过程让群众参与、推荐结果让群众认可,现将2025年乌海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初步推荐人选及简要事迹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5年6月4日至6月10日,共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单位和个人对推荐人选如有异议,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或网络等方式,向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反映(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反映情况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提供具体线索或事实依据,提倡实名反映问题。

地址:乌海市行政中心A座1639

邮政编码:016000

受理电话:0473-8991837

电子邮箱:jggwqgb@163.com

受理时间:工作日9:00-12:00  15:00-18:00


中共乌海市委员会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2025年6月3日



先进工作者初步推荐人选名单(28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卫东,男,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5月出生,中级园林工程师,乌海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绿化科职员,2019年乌海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该同志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难题,科学规划施工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严格把控每一个施工环节,陆续完成了同心圆、林荫道、乌达滨湖路、植物园等多个绿化工程的种植与养护,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


马佩辰,男,汉族,中共党员,1997年11月出生,乌海市委统战部工作人员,2024年市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

该同志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统战各项工作,策划打造“党建引领·同心聚力”党建品牌,联合统战成员开展捐资助学、健康义诊、法律援助、民族政策宣传等主题活动120余次,惠及群众3万余人,助力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100余篇稿件被中央统战部、《中国统一战线杂志》、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采用,多篇信息受到自治区党委领导同志批示。2021、2023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2022年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被市委组织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通报表扬。


王文卓,女,汉族,中共党员,1983年6月出生,乌海市委办公室秘书一科科长,2024年乌海市三八红旗手。

该同志建立了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党内法规联席会议、党内法规执行等一批管长远、见长效的制度机制,规范公文运转办理,明确各环节操作流程,统一全乌海市公文处理标准。聚焦文件精简难点问题,探索开展全口径文件精简,将各部门单位制发的文件全部纳入精简范围,从源头防止加重基层负担。


王志海,男,汉族,中共党员,1981年8月出生,乌海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办公室主任、一级主任科员,2023年全区推进政务服务工作先进个人。

该同志统筹组织了“乌海·无忧办”政务服务品牌创建工作,推行实施了全市“一网通办”“全市通办”改革行动,推动了“免证办”“跨域办”“一网办”等服务举措落地落实。创新推行了“主辅流程并联跑、掌上监管全公开”服务模式,建设了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在全区率先上线投资项目掌上监管APP。推行投资项目帮办代办标准化运行模式,制定了“帮您办”运行规则与操作手册,具体做法在全区各盟市做专题讲座培训。推行实施精准办文、精细办会、精益管理“三精”工作法,建立健全机关规范高效运行系列制度,严格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确保政务与事务工作运转有序。


王晓莉,女,汉族,民进会员,1977年12月出生,乌海市总工会经济部部长,2012年自治区五一巾帼标兵;2014年全国工会落实建会三年规划先进个人;2019年自治区工会系统先进个人;2020—2021年自治区安康杯竞赛优秀个人。

该同志牵头建立劳模动态管理档案,为725名三级劳模整理完善个人信息。创新“分级分类+精准服务”模式,分级建立劳模微信工作群,覆盖全体在册劳模,及时将各类劳模文件、通知、政策告知全体劳模,解决退休劳模、无业劳模与工会系统长期失联现象,推动各项劳模关爱政策落地。组建“劳模工匠宣讲团”,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扩面提质,提高创新成果转化实效。坚持产改为基、以赛赋能,探索产业技能竞赛新模式。


王峰,男,汉族,中共党员,1984年4月出生,乌海市住建局公用事业管理科科长,被评为2024年度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个人三等功。

该同志推动“温暖工程”落地落实,协调推进17个重点项目,高质量完成233公里供热管网更新改造、361座换热站标准化升级7300余台设备更新。率先推行“供热管家”制度,累计解决各类诉求3426个。组织自治区级专家团队对38家燃气企业开展“体检式”排查,建立“一企一策”整改台账,完成1452公里燃气管网风险评估。


龙菲,女,汉族,中共党员,1983年7月出生,副高级测绘工程师,乌海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科科长,2023年、2024年乌海市自然资源系统先进个人。

该同志牵头完成自然资源部开展的全国16个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试点工作。完成乌海市70个小区“办证难”的房地产遗留问题,办理情况位于自治区前列。为解决乌海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问题,采取了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置换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方式,向自治区争取基础指标6345亩,争取专项煤矿整改计划指标4500亩,为全市节约购买指标费用3.93亿元。


申超,男,汉族,中共党员,1987年3月出生,乌海市商务局商务促进中心主任;2020年全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全市信息调研工作优秀组织者,2021年乌海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该同志牵头制定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工作方案,确定着力打造“1+8”社区生活圈体系,助力乌海市先后入选自治区首批、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及全国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在他的持续推动下,试点建设稳步铺开,2022年成功创建首批5个生活圈,2023年新增7个试点生活圈,有效提升了城市服务功能和居民生活品质。撰写的典型案例被自治区新闻联播4次报道,国际商报整版刊登乌海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和家政服务工作情况。


师嵘,男,汉族,中共党员,1972年9月出生,二级技师,乌海市公路养护中心海南分中心国道244道班班长。

该同志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始终奋战在公路养护一线,每天巡查路况,亲自动手修复破损路面,调配材料、挥镐铺料,动作娴熟。遇到暴雨冲毁路基,不顾危险,跳入泥水中清理杂物、堆砌沙袋,稳固路基。冬季降雪,做到了即下即清、雪停路通,确保了公路安全畅通。


刘洁,女,汉族,群众,1973年2月出生,高级工程师,现聘乌海市审计局正高三级职员。

该同志近5年来组织开展审计项目74个,项目报审投资额38亿元,发现问题776个,向有关部门移送问题线索45个,有效节约财政资金2.57亿元。组织实施的项目分别获得自治区优秀审计项目二等奖、三等奖。跨盟市审计项目中,带领审计员,白天查阅工程资料、跑现场,晚上结合具体案例讲解疑点分析技巧,手把手演示操作造价软件,最终在上万条的结算内容中锁定异常结算线索。


闫佳,女,汉族 ,中共党员 ,1986年9月出生,乌海市农牧局帮扶科科长,2020年全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该同志圆满完成乌海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制定《乌海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全市农区居民重点摸排和集中排查工作,识别纳入监测对象突发严重困难户23户51人。制定出台《乌海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等政策机制48项。积极参加京蒙产业帮扶等活动。


李昊霖,男,达斡尔族,中共党员,1989年3月出生,乌海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办公室主任、一级主任科员,2019年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20年自治区党委办公系统优秀信息员。

该同志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积极组织开展民族政策理论宣讲和结对帮扶工作,有形有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深度参与全市“模范机关”创建、“书记领航”工程、“红色服务团”等重点党建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实地走访、日常监管,推动市直机关堡垒支部创建比例达81.5%,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过硬。狠抓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创新开展市直机关警示教育会、机关廉洁文化交流会,审核办理市直机关党员违纪违法案件43件。牵头开展工委机关主题教育、学习教育,督促各党组(党委)开展中心组学习,顺利完成75家部门巡听旁听全覆盖。认真完成协调联络、办文办会、考核检查等工作,承担各类机关党建综合文稿起草工作,累计起草综合文稿150余篇,撰写的多篇宣传乌海机关党建经验文章在《内蒙古日报》《学习强国》发表。


李彬,男,汉族,群众,1973年8月出生,中级税务经济师,乌海市工信局信息与综合服务中心职员。

该同志推动电石炉出炉机器人纳入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奖补项目。推进传统产业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建成智能工厂3个、数字化车间7个,获奖补资金3466万元。组织我市3项新技术入选《自治区新技术产业化应用指导目录》。帮助3户企业的4项产品获得自治区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认定。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及补能设施建设;为市公交公司新能源客车获补贴资金568万元;为“海勃湾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站项目”获奖补资金265万元。


李雪,女,汉族,中共党员,1991年1月出生,乌海市红十字会综合业务科科长。

该同志开展“红十字救在身边”专项行动,建成首家景区救护站,应急救护角社区全覆盖,两年培训救护员5015人,普及培训40126人次。疫情期间累计收发捐赠物资价值近300万元。组织开展人道慰问和大病救助工作,年均受益5000余户家庭。开展白血病和先心病儿童、唇腭裂、白内障等专项救助工作,近40人获得专项救助。动员造血干细胞捐献1例、人体器官捐献2例,拯救了1名白血病患者和10名器官衰竭患者生命。


李毅鑫,男,汉族,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84年10月出生,乌海市统计局统计执法监督局局长;2022年全区统计系统优秀工作者,2023年荣获三等功一次。

该同志负责全市近200家限额以上企业月报、季报的上报、审核、汇总等工作,期间全市社会零售总额数据连续7年位列自治区首位。主动研究数据审核公式,优化三区分批数据处理流程,效果提升显著。疫情期间,高效配合自治区完成6次企业复工复产专项调研。先后组织参加3次经济普查、1次人口普查、1次农业普查,负责宣传、后勤、全市智能终端应用培训等工作,圆满完成各次普查工作。


何明益,男,蒙古族,中共党员,1985年10月出生,乌海市政府办公室秘书一科科长,2020年市人社局、扶贫办先进个人、市政府办公室优秀工作者;2021年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市政府办公室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2024年市政府办公室先进个人。

该同志组织起草各类信息、政府工作报告、汇报材料等综合性文稿1500余篇、700余万字,高质量筹备各类重要会议、活动200余次。经常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城区、园区、农区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了《关于推动可降解地膜推广应用调研报告》等一批高质量调研报告成果,获得自治区领导批示20余次。


宋建勇,男,汉族,群众,1973年10月出生,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2022年全市法院优秀法官,2023年全市法院办案标兵,2023年全市法院审判业务带头人。

该同志近三年,共受理各类案件480件,审结458件,结案率95.42%,居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法官办案数量之首。编印《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处理涉房地产案件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工作实施方案》,制发《关于加强房地产及建设工程领域监管的司法建议》,编印《金融案件集中管辖及审判工作指引》《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白皮书》。牵头开展地方银行问题资产清收处置工作,向13家银行及行政机关发送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司法建议书,为其加强法治观念、防范化解风险提供有效建议。


张毕力格,男,蒙古族,中共党员,1984年6月出生,乌海市委网信办综合科科长,2022年最美抗疫志愿者,2023年网信办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网信办优秀共产党员。

该同志全面统筹完成政务财务、干部人事、网络宣传、舆论引导、综合服务等多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被乌海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文明交通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被自治区文明办评为“全区网络文明网络建设工作优秀通讯员”,2024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评为“自治区优秀正能量传播账号”,乌海市第31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优秀学员”。


屈伟,男,汉族,中共党员,1987年2月出生,水利工程师,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事业发展中心综合科副科长,2020年黄海勃湾河水利枢纽事业发展中心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年度考核优秀、2025年自治区水土保持协会优秀论文奖。

该同志完成的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获得中国水利奖项最高奖“大禹奖”;成功突破内蒙古段珍稀鱼类(瓦氏雅罗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填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该项技术的空白;将世界先进的喷灌、滴灌技术与海勃湾水利枢纽水土保持项目有效衔接、深度融合,为在沙漠中进行水保建设提出节水方案并成功实施,该水土保持方案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一等奖;完成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清淤实验方案项目实施,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专业期刊发表《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淤积应对措施探讨》论文,该论文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学会优秀论文奖;完成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标准化建设工作,确保下游盟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促进乌海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郝瑞楠,男,汉族,中共党员,1987年8月出生,助理记者,乌海市融媒体中心记者,2023年全市优秀新闻工作者。

该同志担任《看乌海》栏目制片人后,始终坚持以优质内容提升新闻宣传,提出了“文化在行走中演进,文明在行走中传播”的栏目定位,带领团队始终为了展现乌海的好山好水好人文,使观众感受背后的好文化、好故事而创作。三年来,累计制作节目57期,其中12部作品获国家、自治区级各类奖项15个;《看乌海》栏目获评内蒙古2023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栏目”类奖项,成为我市近年来首个获此殊荣的电视栏目。


徐文洁,女,汉族,1972年9月出生,民进会员,大学本科,乌海市财政局正高级会计师,2018年全国会计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乌海市财政局先进个人、2024年乌海市人民政府派驻德晟实业集团工作组先进工作者。长期扎根财政事业一线,专业资历深厚,牵头开展《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转变策略研究》,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提出了多项专业观点和研究建议。在德晟集团纾困工作期间,构建“资金监管五维体系”,实现资产全流程监控。严格执行市政府常务会议决策,精准核算1938名职工经济补偿金1.48亿元,化解群体性矛盾17起,保障企业平稳过渡。


徐伟,男,汉族,中共党员,1984年9月出生,乌海市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科科长,2020年乌海市信息调研工作优秀组织者。

该同志全力推动节能工作,把握降碳节奏、保证进度任务。合理分解下达年度节能目标并根据进展情况定期开展监测、分析、预警、通报。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资金支持,加强资金管理、强化项目监管。推动全市重大项目获自治区能评批复,开展全市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政策研究,推动印发《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工作方案》。有效加强资源管理,推进全社会节约集约发展。积极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全市重点商超全面换装可降解塑料袋。推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深入推进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


徐伟华,女,汉族,无党派人士,1978年5月出生,副教授,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获2022年乌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该同志打破传统理论灌输模式,构建“理论精讲+案例剖析+党性淬炼”三维教学体系,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课程,主讲课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内蒙古绿色高质量发展》被评为2023年全区党校系统第四届精品课程和2024年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主持完成自治区级课题3项。主笔撰写的市社科联咨政报告《关于推进乌海市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议》曾获市委书记肯定性批示。调研报告被评为全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五届、第六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内蒙古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青年奖。


秦松涛,男,汉族,中共党员,1986年2月出生,环境保护中级工程师,乌海市生态环境局政策法规与执法监督科科长,2024年乌海市担当作为好干部。

该同志9次被国家和自治区抽调参加中央和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工作,牵头制定我市第二轮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国家和自治区黄河流域警示片、自治区黄河流域专项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完善调度通报机制,修订验收销号程序,全力协助各区各部门按期完成2024年度21项整改任务验收销号。负责我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组织开展现场检查120余次,按季度完成评估考核工作,全年109项重点任务全部完成,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圆满完成考核任务,黄河乌海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优良水体。制定《统筹“五区一河”治理 推进美丽乌海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积极推进“五区一河”治理。


郭斌,男,汉族 ,中共党员,1992年8月出生,中级游泳教练,乌海市体育中学教练员,2018年自治区竞技体育先进个人;2024年乌海市优秀共产党员。

该同志全身心投入到乌海市游泳队的组建、训练、比赛当中。先后培养出国家级赛事前三名3人,国家级赛事前八名8人,内蒙古自治区冠军15人,游泳国家级运动健将2人,一级游泳运动员10人,二级游泳运动员60人,向八一队、自治区游泳专业队输送优秀运动员10人。带领乌海市游泳队打破10项自治区青少年游泳纪录,赢得自治区锦标赛金牌150多枚,使乌海市游泳队一举跨入自治区游泳强队行列。


彭文吉,男,汉族,中共党员,1973年11月出生,乌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2022年荣获全区检察机关先进个人。

该同志创新“三步走”工作法,构建协同机制,推动形成“检察监督+行政整改+多方参与”的闭环治理模式。部署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等专项监督活动,督促清理非法占用的河道2.33公里、固体废物3.15万吨、恢复被非法占用的草原1420余亩。主动参与承办自治区挂牌督办涉黑案件,面对三十多名被分散羁押多地的犯罪嫌疑人和300余本案卷材料,加班加点、不辞辛劳,经过20天的艰苦奋战,依法对易连峰等26人批准逮捕。


董博,男,汉族,中共党员,1986年9月出生,乌海市委组织部干部一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2024年乌海市优秀共产党员。

该同志严格落实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自治区《任务清单》,提拔专业干部、年轻干部、基层干部。健全精准识人体系,持续深化政治素质考察,建立常态化考察识别干部工作机制,综合运用走访调研、列席会议、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征求意见、核实印证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干部各方面表现。强化系统培养机制。开展年轻干部调研,健全完善并动态管理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强化干部源头储备。深入实施年轻干部“岗位历练计划”,有效提升综合能力素质。认真执行我市关心关爱举措,有效激励干部主动作为。坚决向下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


魏洁,女,蒙古族,中共党员,1989年6月出生,中级经济师,内蒙古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党群工作部部长,2021年乌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2023年全市优秀党建指导员;2024年乌海市三八红旗手、市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

该同志开展“党建+招才引智”“党建+安全生产”等系列活动,有效解决企业招工难和入园项目用水、用电、用地及基础设施配套等难题。积极帮助非公企业成立群团组织,并指导开展工作,把工作重点集中在干部职工所急、党政所需、群团所能的领域开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