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
点击排行榜
乌海市档案史志馆:恪守管档守史使命 践行为民服务初心
编者按:
为有效推进“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工作常态化开展,市直机关各基层党组织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五个融入”,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与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和“解难题促发展 争先锋作表率”等工作有效融合,立足职能职责,在教育引导上下功夫、在选树典型上落到位、在民生实事上见实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感党恩、矢志不渝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
即日起,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将开设专栏,陆续编发市直机关部分基层党组织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供相互学习交流借鉴,切实推进群众教育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乌海市档案史志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档案史志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重要作用,扎实开展群众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一、聚焦思想引领,进一步活化宣讲形式 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政治自觉。一是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班子成员带头示范学、党员干部自觉主动学、会议集中及时跟进学、业务工作联系实际学“四学联动”机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深学细悟“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二是探索创新青年干部教育模式。组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制定兰台“墩苗夯基提质”三年行动,搭建“青年讲堂”学习平台,青年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开展《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领学》等课程,从中感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力量,引导青年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三是拓展宣传阵地。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民族团结一家亲”“乌海红色记忆”等专题专栏,持续推送学习资料、活动动态、先进事迹。深化“乌海掌上年鉴”“乌海掌上志书”开发利用,将地方志书籍二维码接入全市“全民阅读·书香乌海”阅读平台方便群众通过手机阅读,实现“大志书”装进“小口袋”。结合“6.9”国际档案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档案文化宣传周活动,通过举办开放日、档案研学等形式,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党领导下的档案事业发展成就,传播档案文化,讲好党的故事,让广大群众更好的了解党的历史,感知党的关怀。 二、聚焦群众需求,进一步厚植为民情怀 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导向,多措并举持续提升档案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密切联系群众,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群众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的核心内容,组织党员干部到包联社区、对口帮扶点“面对面”讲解惠民政策和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光辉历史,引导广大党员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发挥作用。二是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践行宗旨意识。组建兰台青年志愿服务队,深入青山社区开展包联共建活动,全馆党员到所在社区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亮明党员身份、认领“微心愿”,组织开展“档案知识进社区”“社区环境整治”“协助规范基层档案”等多样化、精细化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美城有我”城市清洁日行动,深入包联社区、责任区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以实际行动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提升城市整体面貌。三是办好民生实事项目,推动成果惠及于民。深化档案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事项“一次性”告知制度,增加服务透明度。编制《暖心提示卡》《便民查档手册》,为不同查询需求提供多种查询途径,提高服务精度。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基层治理难题,协助社区做好档案工作。发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举办档案研学活动。联合凤凰岭街道共同开展“书香传情 党史筑魂”读书分享活动,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更多融入群众生活。积极推进馆藏文书档案开放审核工作,为公众提供更便利的开放利用档案渠道,切实将档案史志工作融入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让档案史志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三、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激活发展动能 深耕档案史志“存史、资政、育人”的核心职能,依托丰厚的馆藏档案、地情资料优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推动北疆文化建设赋能增效,全面提升档案史志服务民生实效。一是提升服务大局能力。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主动提供资政服务,深度挖掘馆藏资源,编报《乌海地区“过紧日子”的历史经验》,为领导决策和地方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持。着力破解影响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编制《乌海市档案信息化方案》,加快推进新馆、数字档案馆建设,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加强民生、生态环境等领域档案归集工作,切实提高档案服务民生质效。二是优化查档利用服务。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成效的重要标尺,建立“群众点单档案响应”机制,通过12345热线、窗口调研等渠道收集查档痛点,针对性开通“异地跨馆通办”“容缺受理”等便民服务。构建多重便民服务网络,以“三集中三到位”为抓手,推动5项档案服务事项入驻市民服务中心。组织市区4家综合档案馆签订《乌海地区综合档案馆馆间开放档案目录共用协议》,实现群众查档“不出区”、常见问题“门口办”。增设“便民设备”“适老化设备”等,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距离进一步拉近,服务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在档案利用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讲好乌海故事。立足馆藏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档案史料的价值内涵,积极承办“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览,编印《乌海历史上的今天》《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历史佳话》等读本,向社区群众发放;制作《探寻乌珠慕,弘扬乌海韵》《乌海故事—岁月留声馆史情》视频在自治区融媒、乌海电视台展播;以《乌海经济社会发展简史》为题,为全市科级干部专题培训班授课,让无声的档案成为颂党恩的“活教材”,使群众教育工作更具感染力、说服力。 下一步,乌海市档案史志馆将持续巩固拓展群众教育工作成果,进一步深挖档案资源,创新活动载体形式,提升服务群众效能,引导广大党员与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奋力谱写新时代乌海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