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
点击排行榜
市自然资源局“存量土地处置”党员攻坚队推动土地资源盘活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要求,乌海市委直属机关工委聚焦党员作用发挥,紧盯制约产业转型、项目建设、生态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堵点难点,引导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树立“有解思维”,主动对接大局、深度融入大局、带头攻坚克难,在落实自治区“六个行动”和市委“十项重点工作”上下实功、出实效,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优势,现将有关情况刊发如下。
乌海市自然资源局坚持以党建优势“红色引擎”激发闲置土地资源新活力,成立“存量土地处置”党员攻坚队,紧盯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难题,创新机制、精准发力,推动土地资源高效转化,批而未供土地消化率达122%,闲置土地处置率突破202%,实现从“资源沉睡”到“活力迸发”的跨越式转变,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土地动能”。
党建引领强根基。党员攻坚队始终牢记“土地是发展生命线”的政治使命,联动三区政府及发改、工信等部门,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同攻坚体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由党组书记亲自挂帅,党组成员带头下沉项目现场,创新推行“任务清单化、责任具体化、进度节点化”的“三化”工作法,动态研判难点堵点问题,靶向施策、精准发力、逐一攻克。针对海南区某历史遗留“硬骨头”地块,攻坚队创新运用“诊断式”工作法,量身定制宜供则供、宜退则退的“供退结合”分类处置解决方案,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态势,推动土地资源高效盘活利用,为高质量发展构筑起“土地基石”。
精准攻坚活资源。党员攻坚队针对近年来经济形势下滑,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等现实情况,主动对接园区管委会招商的企业,协调住建、审批等部门打通“手续办理绿色通道”,为工业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高效完成供地及开工前所有手续,实现工业项目落地“零等待”。截至7月15日,全市批而未供土地消化量达218.47公顷,超额40公顷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其中海南区、低碳园区分别以165%、135%完成率领跑全市);闲置土地处置124.54公顷(海南区和低碳园区处置率均突破200%),曾经的“沉睡土地”如今已“蝶变”为新兴产业园发展用地和重点民生工程保障用地。
效能转化促发展。党员攻坚队坚持“数字达标”与“惠民利企”双轮驱动,创新土地盘活机制成效显著。充分运用国家“增存挂钩”机制精准施策,已推动60%以上批而未供土地转化为产业项目用地,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空间,又争取到宝贵用地指标奖励。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引导企业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理念,更形成了“盘活土地-获取指标-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局将持续深化“党建+资源保障”工作法,紧盯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探索“带方案出让”等创新模式,积极加强与园区、企业的长效联动,以实干践行初心,用担当诠释使命,全力以赴抓统筹、促集约,切实为乌海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土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