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理论

点击排行榜

党章党史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思想理论 >党章党史

追忆英雄杨根思 在抗美援朝精神指引下奋勇前行

发布日期:2023-07-27 09:55  阅读次数:0次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大会上强调:“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认真领悟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仿佛能感受到,七十多年前的铿锵誓言犹在耳畔,英雄壮举历历在目——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在他们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三十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六千个功臣集体。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英雄们的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


杨根思,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特级英雄,1922年出生于江苏泰兴,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面对气焰嚣张的敌人,曾发出“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1950年11月29日,杨根思牺牲于长津湖战场。


英雄不是天生的。回望历史,英雄成长的足迹依然清晰可循。


三报入伍终如愿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饱受地主压迫。1944年,听到新四军在当地征收新兵的消息,杨根思满心欢喜。那天天还没亮,他就早早地去排队报名。结果轮到他时,部队接兵站的同志见他个子矮小,面黄肌瘦的,认为他上不了战场,打不了仗,就拒绝了。


杨根思不甘心,第二天又去报名。接兵站的同志见他又来了,就推托说这次参军名额已经满了,劝他下次再报名。


应征再次失败,杨根思毫不灰心。他找到乡指导员询问:“当兵、抗日、报仇还有名额限制吗?”乡指导员说:“目前部队正缺人,参军名额是不受限制的。”杨根思听后,坚决地表示一定要参加新四军!乡政府领导完全支持杨根思,他们与新兵接收站交涉,说杨根思在民兵基干队表现非常出色,他机智、勇敢,有着极强的战斗精神,完全具备一名新四军应有的素质。接收新兵的同志十分感动,同意了乡里的建议。


第三次报名终于如愿,杨根思从来没有这样高兴过。他告诉民兵基干队员们:“今天中午我要多吃两大碗饭!不赶走鬼子、伪军、反动派,决不回来!”队员们也由衷钦佩地说:“杨根思有志气!有魄力!”杨根思的姑父刘松芝评价他说:“根思这孩子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要做的事,哪怕三天三夜不睡,也一定要把它做好了,才肯算数。”正是这样的决心和执着的优秀品质,为他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兴化沙沟斗伪军 长矛缴枪显智勇


1944年2月,杨根思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在人民的军队里,战友间的嘘寒问暖、互相帮助,让杨根思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


一个月后,杨根思领到了第一件武器——一根长矛。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将长矛磨得铮亮,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苦练杀敌本领,下定决心要用这支铁长矛去缴获敌人的枪。


机会终于来了!在攻打兴化沙沟镇的战斗中,我军越战越勇,伪军溃败后四处逃窜。杨根思盯上一个拿着枪胡乱逃窜的伪军,快步追上去喊道:“缴枪不杀!”那个伪军回头一看,见是一个拿长矛的新四军在追他,不由壮了壮胆恶狠狠道:“你要我的枪,我要你的命。”两人对峙了好一会儿,杨根思心想: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心生一计,他猛地挑开枪刺,大声喊:“班长,你从后面上!”伪军一听背后还有人,不由得心里一惊,刚要回头,杨根思锋利的矛头已经刺进了他的心窝。


就这样,杨根思用自己的铁长矛缴获了人生中的第一杆枪。靠着这杆枪,杨根思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奋勇抢占桃花山 革命生涯首立功


1945年5月,国民党军第三战区副司令上官云相指挥约十个师的兵力,大举向驻扎在天目山地区的新四军发动进攻。时任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员粟裕决定:避敌锋芒,诱敌深入。当时,杨根思所在班的任务就是攻占桃花山。


夜晚,杨根思和战友们冒雨前往桃花山。在山下的一个村庄桥头边,战士们隐约看到有火星在闪——是敌人的哨兵正在抽烟。“把哨兵摸掉!”班长低声命令。战士们匍匐着向桥头前进。敌人有所察觉,大声喊:“哪一个”?杨根思立刻喊“我一个”,同时甩出一颗手榴弹,“嘭”的一声,前面一团火光,杨根思趁机又补了一颗手榴弹,两个哨兵当场被炸死。


杨根思趁机冲向敌人岗哨后面的一排房子,敌人慌乱中扔了一排手榴弹过来。杨根思顺势一伏,手榴弹从他身上飞了过去,他爬起来接着冲,三次冲锋就跃到了房子前,紧接着后面的战友们也冲了上来。看到战士们强攻过来,敌人吓得连滚带爬,溃不成军,混乱中被打死了两三个,又被活捉了几个。战士们成功缴获了七八箱子弹。


这时,前面大房子里敌人两挺重机枪疯狂地冲战士们扫射,大家趴在地上头都抬不起来。这种机枪的杀伤力极大,杨根思心想:缴获不到也得炸毁它。他爬到班长身边说:“给我两颗手榴弹!”在轻机枪的掩护下,杨根思只身一人迅速地向大房子扑去。他瞅准目标,一颗手榴弹甩过去,精准地炸翻了敌人的火力点,重机枪立即“哑”了。敌人开始后撤,我军趁势冲上来,一口气占领了该据点。


天亮之后,营长又命令,跟敌人抢时间,夺占桃花山。杨根思和战友们听后,不顾一切奋力爬到了山头,占领了桃花山制高点,这为整场战役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攻占桃花山的战斗中,由于作战英勇、表现突出,杨根思被表彰为团级“战斗模范”。这是杨根思参加革命后获得的第一个荣誉称号。1945年11月,杨根思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满怀激情地向党组织表示:“我这一辈子就交给党了。”


精准投弹显神威 革命生涯再立功


1946年6月,新四军山东部队决定对泰安伪军发动讨逆战。新四军各路突击队以智袭和强攻相结合的战术顺利通过前沿,突破西关。伪军退守西关制高点天主教堂,在房顶上架起机关枪,封锁房前的开阔地。


为了尽快消灭教堂里的伪军,杨根思携带十八颗手榴弹,趁着我军轻重机枪、六〇炮将敌人火力压下去的短暂时刻,只身一人冒着生命危险穿过开阔地,冲到教堂屋檐下。班长吴春林带领战士紧跟着冲了过去,命令大家用十字镐把门砸开。屋顶上的伪军看到新四军要强攻,随即扔过来一排手榴弹,几名战士当场牺牲。杨根思急得直冒汗,他站起来对班长说:“叫大家紧靠墙蹲下,我一个人跟他们拼了!”说完,他纵身一跳,站在开阔地上,一连向屋顶甩了十八颗手榴弹。一时间火光四射,敌人的火力被压制住了,战士们趁势砸开门冲了进去。


教堂里的伪军还在顽抗,杨根思蹲在一堵矮墙后面射击敌人。突然一颗子弹飞来,杨根思的鼻子受了伤,满脸是血。战斗组长连忙掏出急救包替他包扎,连眼睛也包上了。杨根思着急地说:“组长,眼睛不能包!眼睛不能包!”担架队要把杨根思抬下去,他怎么也不肯,要继续参加战斗。组长见杨根思态度坚决,就要求他根据指挥定点投掷手榴弹。杨根思立即摸出手榴弹问:“组长,朝哪个方向打?”“正前方四十米!”只见杨根思手臂一挥,“轰”的一声,手榴弹在伪军中开了花。


泰安战斗结束后,杨根思被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旅一团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三送拉雷显神勇 “爆破大王”美名扬


1946年夏,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中共中央发出号召,要求全党和解放区全体军民团结一致,彻底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


1946年10月的鲁南,战云笼罩。台儿庄、枣庄、郭里集相继被敌人占领。杨根思所在九班的班长从连部带来了“攻击郭里集,九班担任突破前沿工事,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的战斗任务。


战士们趁着夜色对郭里集实施突袭,杨根思和战友们冒雨连续扒开两道鹿砦,准备匍匐靠近碉堡外的第三道鹿砦时被敌人察觉。顿时,敌人碉堡里喷射出一条条火舌,封锁住了战士们前进的道路。九班只好改突袭为强攻,决定炸开第三道鹿砦。班长吴春林命令机枪手掩护杨根思送拉雷上去,杨根思迅速抱起一颗拉雷冲到鹿砦下。不料,拉雷竟然没有响。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杨根思撤回来又抱起一颗拉雷往上冲,要命的是,这第二颗拉雷居然又没有响。敌人在碉堡边叫嚣着:“上好刺刀,上来一个咱就戳死一个!”杨根思去找连长想再要一颗拉雷,连长说:“你送了两个上去都没有响,连里没有了,你去放警戒吧!”杨根思不服气,说:“不行,我杨根思下的决心又不是假的,这回再不响,我就不回来了。”软磨硬泡下,连长同意杨根思再去营部领一颗拉雷。


这次,杨根思小心翼翼地把拉雷用防雨布包好,紧紧抱在怀中,在机枪火力掩护下向第三道鹿砦匍匐前进。敌人的机枪扫射越来越猛,杨根思趴在地上头也抬不起来。他灵机一动,猛然抛出头上戴的斗笠,将敌人的火力引向一边,然后趁着敌人对准斗笠射击的一刹那,迅速冲到鹿砦旁。


过了好一会儿也不见杨根思回来,战士们都以为他已经牺牲了。又等待了片刻,只见硝烟中一个人影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是杨根思!他边跑边喊着:“赶紧上刺刀准备冲锋。”不一会儿,伴随“轰”的一声巨响,鹿砦被炸翻到半空。原来,杨根思把之前没有爆炸的两颗拉雷和第三颗绑在了一起,巨大的爆炸声把碉堡里的敌人吓得魂飞魄散。战士们冲锋到碉堡面前时,敌人都跑光了。


这次爆破为全团积累了宝贵的爆破经验。战斗结束后,杨根思被团部表彰为“爆破大王”。


小高岭上英雄气 为国舍命铸丰碑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经过短暂调整,于1950年11月6日开始发起试探性进攻行动,妄图在圣诞节前占领朝鲜全境,结束朝鲜战争。为遏制其攻势,打击“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1950年11月7日,中央急调第九兵团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


1950年11月25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在东线长津湖战场,杨根思所在部队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杨根思和战友冒严寒,顶风雪,翻冰山,越雪岭,一夜行军一百多里,直插下碣隅里。穿插围歼战斗打响后,兄弟连队接连拿下来好几个山头。杨根思带领的三连作为第二梯队,在下碣隅里东边的山沟里待命。杨根思几次前往营部请战,要求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三连。营长摊开地图,指着1071.1高地东南屏障小高岭说:“你们的任务是守住小高岭,切断敌人退路,确保大部队能够围歼美陆战一师。”杨根思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我杨根思保证,人在阵地在!”


小高岭距离长津湖两三百米,是卡住美军咽喉的要点。守住这个位置,既能截断从柳潭里逃跑的敌人,又能堵住下碣隅里和黄草岭方向前来增援的敌人。1950年11月28日晚,杨根思带领战士顶着风雪踏上小高岭,脚下的土冻得好像坚硬的钢板,战士们根本无法修筑工事。很快,战斗打响了,小高岭便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


为了攻下小高岭,美军下了血本,从战斗一开始便动用了大炮轰、飞机炸、坦克冲,不断地轰炸、不停地扫射,接连投下被《日内瓦公约》明确禁用的汽油燃烧弹,瞬间将志愿军阵地化为一片火海。没想到燃烧产生的高温竟然将冻土融化,脚下的土地变得松软起来。轰炸间隙,杨根思命令战士紧急修筑工事,爆炸产生的弹坑也被战士们用作掩体。


美军以疏散的队形接连向小高岭猛烈反扑,都被战士们击退。急于逃窜的敌人用重炮和轰炸机将炮弹、燃烧弹倾泻在小高岭上,阵地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


1950年11月29日拂晓,敌人兵分三路向小高岭发起第八次冲锋。杨根思沉着指挥,战士们屏住呼吸,枪口对准将要爬上小高岭的敌人。当敌人冲到距阵地三十米处时,杨根思一声怒吼:“打!”顿时,轻重武器喷出怒火,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子弹打完了,手榴弹扔光了,战士们就用刺刀、枪托、石块与敌人搏命拼杀。经过一番激烈的交战,我方出现严重减员,尽管阵地上的人越来越少,小高岭仍像一把锋利的钢刀,切断了敌人的退路。


最后,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通信员王喜、重机枪手陈德胜三个人,王喜受了重伤,机枪子弹也都打光了。杨根思命令他们撤退,把仅有的重机枪带回营部。


紧接着,敌人又发起了第九次进攻!此时,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孤单的身影。增援部队尚在途中,负伤的杨根思收集起阵地上所剩的全部武器——一个炸药包、三颗手榴弹和一支驳壳枪。眼看敌军就要冲上三连阵地,杨根思在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后,猛地站起来,一把抱起十斤重的炸药包,拉燃了导火索,冲入密集的敌群。一声巨响,杨根思与四十多名美军一同消失在烟雾中。就在炸药包引爆的同时,后续部队赶到了下碣隅里,对美军陆战一师发起了总攻。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杨根思用生命践行了“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守住了小高岭阵地,为围歼美国王牌陆战一师赢得了宝贵时间,为最终夺取整个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杨根思牺牲后,被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他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根思连”。这是我军第一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连队。战友们在整理杨根思的遗物时,发现了他生前用过的硬皮日记本,扉页上写着他的战斗誓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成为“杨根思连”勇往直前的钢铁信念,激励着英雄连队一代又一代官兵不断开拓、续写辉煌。


七十年来,人们对“最可爱的人”的敬仰与缅怀,从未改变;七十年来,人们对抗美援朝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从未懈怠。在杨根思的家乡,处处有英雄的印记,根思乡、根思村、根思小学、根思中队、杨根思烈士陵园……闪耀着“三个不相信”的光芒,在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指引下,家乡人民始终保持奋斗的姿态,开拓进取,勇往直前!


(供稿:中共泰兴市委宣传部 泰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推荐阅读